Documents


常玉在台灣,可以說從來沒有「便宜」過。

台灣第一次正式與常玉照會,可以溯至一九七八年歷史博物館第一次的常玉展。那次展覽出了一本畫冊,成為九二年以前此地的「常玉指南手冊」,台灣藝術界、收藏界瞭解常玉、研究常玉,從這本「指南」開始,有傳聞,常玉的仿畫,也是依著這本「指南」依樣劃符再略加變造。

漫長的八〇年代裡,北中南幾個畫廊,如版畫家、名門、金陵、阿波羅…都曾經展出過常玉的素描水彩小品。來源全自巴黎,據悉阿波羅畫廊張金星那時一口氣向巴黎一位華人買下三十件常玉的素描水彩作品,只花了十五萬元合幣,平均一張五千元,但以現下的市場價值估計,這類的作品現值約每張十萬到二十萬元不等了。即使在那個年代,台灣市場裡常玉的紙上作品也要數萬元才買得到,行情比照當時台灣的第一代畫家並不稍遜。

常玉的油畫第一次整批在台灣市場出現,是一九九二年四月,帝門藝衛中心展出二十餘件,展前一個月蘇富比第一次在台灣的拍賣,一件相當美麗討好的「盆花」已拍到大約一百八十萬台幣,引起相當的矚目,只是當時本地前輩畫家的作品飆得更瘋狂,而今看來,那張常玉之作,只不過是個方興未艾的起點而已,還無法令人想像他的「後勁」,而緊接著帝門藝術中心的常玉油畫展,當然也趁勢分霑利潤,二十餘件作品全部賣光!

當時買常玉的收藏家有一個別於本土畫市場的奇異現象,以前只收水墨畫的收藏家會喜歡常玉,也有從來不買畫的人第一次下手就買上百萬元一幅的常玉、還有從來不買本土畫作,只買外國人畫的收藏家也會買常玉、資深的收藏家更會買常玉……喜歡常玉的人不侷限於一方,常玉可以說標示出了「雅俗共賞」的典範。

九三年以後迄今,整個繪畫市場不景氣,但常玉的價格最初只跌了大約一成半,現在還大有超越當年的態勢,和一蹶難振的本地前輩畫家市場區隔非常明顯。

九三年迄今,大未來畫廊、家畫廊都曾辦過常玉展,現在歷史博物館再辦「常玉、潘玉良雙玉展」,加上藝術家雜誌社海外華人藝術家叢書第一本「常玉專輯」出版,更是把市場裡常玉迷的熱度哄到最高。據側面瞭解,除了史博館四十餘件收藏之外,台灣市場裡擁有的常玉油畫大約有八十餘件,而除了家畫廊老板兼收藏家王賜勇手上十餘件惜售中,大部分的收藏都頗為分散。

手上常玉較多的兩位謝姓收藏家,手上各有大約五到七張,日前在蘇富比拍賣以一千三百二十五萬創紀錄價錢買下常玉一百號畫作「白蓮」的富邦集團蔡明興,據悉原本手上沒有常玉之作,但在這場拍賣中卻一口氣買了四張,一躍成為常玉在台灣的大收藏者,此外牙醫陳俊英手上約三張,而常玉的「四裸女」、「五裸女」兩張名畫,則分別收藏在中國時報發行人余建興、國巨電子總經理陳泰銘手上。

據非正式的估計,常玉傳世記錄中可追蹤的作品,除史博館收藏不可能再流人市場之外,大約有一百二十幅,但也有一種說法,現在大部分已被發掘出來的作品多來自法國,猜測還有一些散軼在德國、美國的作品,可望成為新的發現,無論如何,常玉熱的延燒,此際還熱,「後勁」如何?一般判斷,還有相當大的空間。

more